欢迎访问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商务合作:19196450083 QQ群:475709268
     

搜索

投稿邮箱:scjyxxw@126.com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凉山 > 基础教育

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农耕文化着力推进劳动教育发展

时间:2023-06-28   来源: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作者:文/图 胡建华   浏览量:860
字体:      

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勤劳刻苦、热爱自然、享受劳动的意识,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辟小农场,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基地,让学生真切体验农耕文化,着力提升素质教育能力水平,切实走出一条适合荞窝镇实际、颇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发展新路。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加强实践基地管理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小农场基地,既是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基地,也是培养劳动技能的基地。为了让全校学生有劳动教育课上,并上好劳动教育课,校长亲自担任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统筹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安全、设备等,确保劳动教育有效开展。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校根据普格县荞窝镇本地、本校的实际,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群策群力于小农场建设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领导—生活管理员—班主任—学生”的管理网络系统,使小农场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模式,以班级为主,把小农场建设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实习基地,提高基地的实用价值,并对管理进一步细化,从耕地、开箱、种殖过程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农耕文化寓教于乐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校为了让学生能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中,观察了解种植的每一个步骤,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将“耕读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在校内开垦了种植园,即把学校小农场合理分配给每个班级负责管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拔草、翻地、播种、填土、浇水......这一系列平时在田间见到的耕作情景被“搬”到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的校园里,而种地的“主角”也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变”成了满脸稚气的学生娃。种植前,老师首先给学生们讲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介绍种植的品种、种植的株距、行距,以及种植的深度等,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们拿起“劳动工具”按照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地去操作,很像一个个的“小农民”。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通过劳动实践和科学管理,在各班的场地里,种植的白菜、青菜、辣椒、玉米、南瓜、四季豆、黄豆、西红柿、向日葵等长势喜人,基地呈现出一片绿色。小农场里有了这些生机盎然的小植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除了观察各类蔬菜的发芽、生长情况外,还肩负起“照顾”它们的责任,从最初的播种到平时的照料,学生们全程参与,使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不断提高,既锻炼了学生爱劳动,又养成了勤劳动的习惯。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紧密结合学科教学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学校小农场课程不光是种植,还与各学科教学联系了起来。有语文老师带领各班学生开展活动,如观察、浇水、保洁及与各学科相结合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写日记、参观心得,办手抄报,进行成果摄影等。数学老师带领学生丈量本班土地,美术老师带学生写生……校园小农场成为链接课堂和生活的鲜活教学资源。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在小农场里,经常有农耕文化促使学生们在劳动中锻炼,除了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快乐、辛苦及生活的乐趣,还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既培养学生综合劳动技能和观察能力,还让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验到父母的辛劳,从小养成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学校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切实利用现有资源,丰富课程设置内容,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劳动、探索科学,寓教于乐,小农场不仅成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平台,还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图  胡建华)6lZ四川集思教育信息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内容整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巴中人才网  巴中人才  巴中招聘网  巴中人才招聘网  巴中招聘  巴中求职  巴中找工作
热门推荐
最新浏览
全站排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