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6日,“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这项扶贫探索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启动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2019年10月,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0年,学前学普案例被编入《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脱贫攻坚案例选》。
配备设施设备。截至目前,所有的幼儿园、幼教点已经配齐电视机、播放器、饮水设施等设备,正逐步配置电脑等教学设备,有午睡条件的幼教点配置了午睡床;73%的幼教点实现电信通网,80%的幼教点覆盖电信4G网络;85%的幼教点实现移动通网,93%的幼教点覆盖移动4G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和辅导员APP、学普小程序已上线运行。
开展培训竞赛。采取集中与分散、远程在线指导与实地示范指导、骨干培育与全员培训、集中面训和幼教点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利用教学示范点对周边幼教点开展辐射拓展培训。三年来累计培训辅导员、幼儿教师10万余人次。2019年,组织以普通话诵读、教育征文、教学视频为内容的全州首届辅导员技能竞赛;2020年组织以教学微课、学普论文、学普故事、课题研究为内容的全员提能竞赛活动。
学普成绩显著。2019年6月,在试点范围第一次开展在园儿童普通话达标自查,县级全员普测合格率73.5%,当年进入小学的儿童合格率达到99.23%。在2020年11月学前儿童普通话过程监测中,县级全员普测合格率为75.05%,2021年9月将进入小学的合格率为87.85%。2019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受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委托,对试点阶段的学前学普儿童进入小学后语言发展水平进行了抽样测评,合格率为99%。2021年1月,全州组织的一、二年级语文、数学统一命题监测数据显示,行动实施后进入义务段学生学业成绩明显高于行动实施前学生同期成绩。目前,有两批学前学普儿童已进入小学学习。通过跟踪发现,参加过学前学普行动的儿童上课更加专注,能主动与人交流,学业成绩整体较好,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完成试点任务。2018年,“学前学普”覆盖11个深度贫困县以及安宁河谷县(市)民族乡镇的2724个村级幼教点,惠及学前儿童11.28万人;2019年9月,凉山州学前学普行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覆盖全州3895个幼儿园点,惠及学前儿童26.96万人;2020年9月,凉山州学前学普行动持续常态推进,覆盖全州3704个幼儿园点,惠及学前儿童28.03万人。行动实施以来累计惠及42万余人,接受学前学普行动教育后进入小学的儿童有14.04万人。3年来,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全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学前语言教育,提供可复制的方案。
(胡建华)